
11月8日,2025年中國輪滑刷街競速公開賽(北京昌平站)在昌平草莓博覽園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157名選手齊聚昌平,在金秋的暖陽下縱情馳騁,以速度與激情展現輪滑運動的力量與魅力。


上午9時,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本次賽事正式啟幕。孫鶴寧、孫浚魁等輪滑選手帶來的輪舞表演《洗牌》節奏明快、張力十足,瞬間點燃全場氛圍,為這場速度盛會拉開序幕。
賽道沿昌平草莓博覽園周圍展開,地面平整、景色宜人。參賽選手身著專業輪滑服,在疾風中掠過觀眾席,滑輪與地面摩擦的聲音此起彼伏,構成一曲動感的“速度交響曲”。



本次賽事分設專業組、公開組及親子組,兼顧競技性與大眾參與。專業組設38公里與22公里競速賽,公開組為7.5公里,親子組則進行2公里刷街體驗,吸引了各年齡段的輪滑愛好者共同參與。
在專業組38公里項目中,北京奧速體育隊表現強勢,趙超與符曉鳳分別奪得成年男子組與女子組冠軍;22公里組別中,蘇盛辰與王雪憑借出色發揮奪得成年男女組冠軍。公開組7.5公里項目,桃洼學校選手李振國、高櫻軒分獲男子組、女子組冠軍。



在激烈的競技之余,親子刷街成為賽場上最溫馨的一幕。數百名家庭成員并肩出發,小選手們在家長的陪伴下完成了2公里的比賽,賽場上不乏掌聲與歡笑。
來自昌平的選手家長戴女士感慨地說:“孩子今年5歲,剛學輪滑幾個月。這次參加親子組,爸爸全程陪滑。孩子在比賽中克服緊張、堅持到底,對她來說是一堂生動的成長課。對我們家長而言,這也是一次非常珍貴的親子體驗。”
這種“家庭參與式運動”模式,不僅讓更多孩子在運動中成長,也讓體育精神延伸進家庭生活。
本次賽事充分展現了“體育+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昌平區依托優質生態與文化資源,為賽事增添獨特內涵。賽事期間,主辦方推出多項文旅配套活動,為參賽選手贈送昌農農業園和十三陵景區優惠券,鼓勵參賽者在競技之余探索昌平的人文魅力。


從廣東趕來參賽的選手王越表示:“這里的賽道設計得很棒,風景優美、組織專業。除了比賽,我還參觀了周邊景點,感受到了昌平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城市活力。”
這一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賽事的社會影響力,也推動了昌平區“以賽促旅、以旅帶文、以文興體”的多元發展格局。
輪滑競速是一項高強度運動,既有速度激情,也伴隨潛在風險。選手在高速滑行中可能發生擦傷、骨折、扭傷等意外,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腦震蕩或猝死等嚴重傷害。
同時,賽事主辦方也面臨多重風險:組織疏忽造成的人員傷害、賽事設備損壞、第三方財產損失,以及因天氣等不可抗因素導致的賽事取消或中斷,均可能引發復雜的責任問題。
普通個人意外險通常無法覆蓋此類體育賽事風險,尤其是帶有獎金性質的競技比賽。因此,體育賽事保險成為現代體育活動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









為確保賽事安全、規范、有序進行,本次比賽中國人保不僅在賽場現場設立保險展業與咨詢服務點,向參賽選手、教練員及家長普及體育賽事風險知識,還為賽事提供了“組織者責任險”,從源頭上強化賽事的安全防線。
現場人保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提供專業咨詢等方式,向公眾介紹體育保險的保障范圍與理賠流程,并贈送紀念性小禮品,積極傳播“人民保險 服務人民”的品牌理念。
據介紹,人保此次提供的組織者責任險,主要針對賽事主辦方在組織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公眾責任風險,包括場地安全、人員傷害、第三方損害賠償等方面,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夠依法依規迅速理賠,減輕組織方經濟壓力,維護賽事穩定運行。
人保相關業務工作人員表示:“保險不僅是經濟補償工具,更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科學的風險評估與事前介入,保險能夠幫助賽事主辦方建立起完善的安全體系,讓運動更安心、發展更長遠。”





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保險正在成為體育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保險介入,賽事主辦方能更科學地識別與防范風險,參賽者能更安心地參與競技,而公眾也能從中建立起正確的安全意識與風險觀念。
“有了保險托底,賽事更有底氣。”這已成為越來越多體育活動組織者的共識。體育保險不僅是一種風險轉移機制,更是一種現代體育治理理念的體現。
從速度與競技的激情,到保險與責任的守護,2025年中國輪滑刷街競速公開賽(北京昌平站)不僅展示了輪滑運動的風采,更詮釋了安全辦賽、科學辦賽的要求。
一場成功的體育賽事,拼的不僅是速度,更是安全與保障的協同。未來,隨著體育保險的普及和賽事組織水平的提升,輪滑運動必將在全國范圍內綻放更耀眼的光芒——讓速度更精彩,讓安全更穩妥,讓體育的激情在責任的守護下持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