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達拉斯獨行俠依然未能迎來新賽季的首場勝利,但新秀弗拉格在職業生涯第二場比賽中展現出的進步,成為球隊黯淡開局中的一抹亮色。與首秀時的謹慎相比,這位今年的榜眼秀在再度對陣華盛頓奇才的比賽中明顯找到了更舒適的節奏,全場貢獻18分并命中兩記三分球,更積極地利用身體優勢沖擊籃筐,展現出適應NBA強度后的成長軌跡。
縱觀兩場常規賽,弗拉格所處的環境呈現出鮮明的兩面性。得益于獨行俠陣容中進攻發起點的稀缺,主帥基德毫不猶豫地將大量球權交給這位18歲的新秀,使其自職業生涯起步階段就享有罕見的高權限進攻角色。然而機遇背后是嚴峻的挑戰——獨行俠目前貧瘠的進攻空間堪稱聯盟最差一檔,頭重腳輕的陣容配置與匱乏的外線火力,使弗拉格難以完全發揮其憑借體型創造機會的優勢。過去兩場累計6次助攻8次失誤的數據,正是成長路上必經的陣痛寫照。

在基德教練眼中,這位來自杜克大學的全美最佳球員擁有超越年齡的成熟。“他的教練父母塑造了出色的籃球素養,而弗拉格本人在乎勝利遠勝過個人數據,”基德在賽后發布會上分析道,“當一位18歲的球員手握球權時,本可輕易選擇瘋狂出手,但他始終帶著責任感組織進攻。”這種特質使得教練組敢于在賽季初即將他推上首發控衛之位,盡管這與他在大學時代習慣的前鋒角色在思維層面存在著巨大跨越。
面對開局兩連敗,弗拉格在更衣室接受采訪時毫不掩飾他的競爭心:“我對自己非常失望,甚至感到惱火。我們第四節展現了應有的強度,但問題在于無法整場保持。”他摩挲著比賽用球繼續說道,“雖然感覺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但還需要大幅提升。接下來必須仔細研究錄像,打磨每個細節。”
正如所有跨越大學與職業籃球鴻溝的年輕球員,弗拉格正在經歷著角色轉換與團隊磨合的雙重考驗。而在達拉斯這片亟待重建的球場上,這位早熟新秀的成長軌跡,已然成為衡量球隊未來走向的重要標尺。
(文/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