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謝銳報道 截至9月15日,2025年中國棋手的對局量已遠超韓日,正式比賽對局多達6557局,韓國和日本分別是4640局、3979局,中國棋手對局量最多的嚴惜驀四段已達115盤,平均不到三天一盤正式對局。超過90局的已有14人,而同類型對比,韓國則僅有1人,日本一個沒有。
嚴惜驀四段2025年已下了115盤對局,排在其后的依次是徐海哲四段107盤,鑫天悅初段99局,葉子萌三段98局,葉長欣七段97局,馮韻嘉四段95局,丁柯文四段93局,陳家瑞六段、李小溪五段、王舜博五段、王若宇五段均為92局,許一笛七段、黃邱鉉六段、張歆宇五段同為90局。
韓國棋手中對局量最多的依然是金恩持九段,為95局,但排名第二的仲邑菫四段降至87局,排名第三的吳侑珍九段、金彩瑛九段則只有73局,這在中國連前40名都排不進去。
日本棋手對局一如既往地穩定且嚴重偏少,排在第一的上野梨紗三段63局,之后依次為上野愛咲美六段55局,芝野虎丸九段53局,藤澤里菜七段48局,許家元九段46局。“第一人”一力遼九段才下35局,平均每月四盤都不到;井山裕太九段對局量更少,僅有38局,18勝20負,勝率五成都不及。
量在價先,沒有量能,哪來價位的提升。疫情三年,韓國棋手的對局量絕對領先,楊楷文九段當時在微博寫道:“距離我上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已經過去了整整65天。下一次比賽?遙遙無期。2020全年我的對局數為15局,一年下15盤棋,這對于一個當打之年的棋手來說是一個多么辣眼睛的數字,甚至還遠遠不如韓國、日本的元老棋手。更可怕的是,還有90%的國內職業棋手對局數還沒我多。”在微博的最后,他問道:春天馬上就要來了,中國圍棋的春天在哪里?
從對局量的蝶變來看,中國年輕棋手的整體實力勢必碾壓韓日。2025年,中國棋界增加了周懶予杯新銳公開賽、小爛柯杯新銳賽、女子新銳公開賽等賽事,周懶予杯多達11輪,小爛柯杯三個分站賽加總決賽加起來多達36輪,還有衢州爛柯杯世界公開賽、棋圣戰、大棋士賽、天元戰、倡棋杯、晉城公開賽、女子國手等賽事預選,若是全部參賽,對局數量即相當可觀,嚴惜驀、徐海哲她們受益于此,對局驟增。
國內棋手對局量排名靠前的均為新銳棋手,一線高手的對局量仍然偏少,屠曉宇九段61局,黨毅飛九段57局,丁浩九段50局,王星昊九段48局,平均每月5至6局,要想提高他們的對局量,目前可取的途徑是改革圍甲賽制,縮編參賽隊,單循環恢復為雙循環,一線高手的對局量由此提升。
對局量還是整個棋界生態是否健全、富有生機的晴雨表,日本平均一周一盤對局的多年固定節奏,固然延長了棋手的職業壽命,但也壓制了棋手的潛力爆發力,整個棋界如同老年人持杖行走,從容安逸卻缺乏勃發生機,這也是對局量缺失帶來的慵懶平庸負面效應。
2025年中國棋界破解了新銳對局量不足的難題,下一步當為提升一線高手對局量而發力,以此構筑一個健全而充滿活力的圍棋生態系統。